跳到主要内容

各大高级的数据类型

这个页面包含:数组、结构体、联合体和指针。

数组

数组是存放相同类型对象的容器,数组中存放的对象没有名字,而是要通过其所在的位置访问。数组的大小是固定的,不能随意改变数组的长度。

定义数组

数组的声明形如 a[d],其中,a 是数组的名字,d 是数组中元素的个数。在编译时,d 应该是已知的,也就是说,d 应该是一个整型的常量表达式。

unsigned int d1 = 42;
const int d2 = 42;
int arr1[d1]; // 错误:d1 不是常量表达式
int arr2[d2]; // 正确:arr2 是一个长度为 42 的数组

不能将一个数组直接赋值给另一个数组:

int arr1[3];
int arr2 = arr1; // 错误
arr2 = arr1; // 错误

应该尽量将较大的数组定义为全局变量。因为局部变量会被创建在栈区中,过大(大于栈的大小)的数组会爆栈,进而导致 RE。如果将数组声明在全局作用域中,就会在静态区中创建数组。

访问数组元素

可以通过下标运算符 [] 来访问数组内元素,数组的索引(即方括号中的值)从 0 开始。以一个包含 10 个元素的数组为例,它的索引为 0 到 9,而非 1 到 10。但在 OI 中,为了使用方便,我们通常会将数组开大一点,不使用数组的第一个元素,从下标 1 开始访问数组元素。

例 1:从标准输入中读取一个整数 nn,再读取 nn 个数,存入数组中。其中,n1000n\leq 1000
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arr[1001]; // 数组 arr 的下标范围是 [0, 1001)

int main() {
int n;
cin >> n;
for (int i = 1; i <= n; ++i) {
cin >> arr[i];
}
}

例 2:(接例 1)求和数组 arr 中的元素,并输出和。满足数组中所有元素的和小于等于 23112^{31} - 1
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arr[1001];

int main() {
int n;
cin >> n;
for (int i = 1; i <= n; ++i) {
cin >> arr[i];
}

int sum = 0;
for (int i = 1; i <= n; ++i) {
sum += arr[i];
}

printf("%d\n", sum);
return 0;
}

越界访问下标

数组的下标 idx\mathit{idx} 应当满足 0idx<size0\leq \mathit{idx}< \mathit{size},如果下标越界,则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,如段错误(Segmentation Fault),或者修改预期以外的变量。

多维数组

多维数组的实质是「数组的数组」,即外层数组的元素是数组。一个二维数组需要两个维度来定义:数组的长度和数组内元素的长度。访问二维数组时需要写出两个索引:

int arr[3][4];  // 一个长度为 3 的数组,它的元素是「元素为 int 的长度为的 4
// 的数组」
arr[2][1] = 1; // 访问二维数组

我们经常使用嵌套的 for 循环来处理二维数组。

例:从标准输入中读取两个数 nnmm,分别表示黑白图片的高与宽,满足 n,m1000n,m\leq 1000。对于接下来的 nn 行数据,每行有用空格分隔开的 mm 个数,代表这一位置的亮度值。现在我们读取这张图片,并将其存入二维数组中。

const int MAXN = 1001;
int pic[MAXN][MAXN];
int n, m;

cin >> n >> m;
for (int i = 1; i <= n; ++i)
for (int j = 1; j <= m; ++j) cin >> pic[i][j];

同样地,你可以定义三维、四维,以及更高维的数组。

结构体

结构体(struct),可以看做是一系列称为成员元素的组合体。

可以看做是自定义的数据类型。

定义结构体

struct Object {
int weight;
int value;
} e[array_length];

const Object a;
Object b, B[array_length], tmp;
Object *c;

上例中定义了一个名为 Object 的结构体,两个成员元素 value, weight,类型都为 int

} 后,定义了数据类型为 Object 的常量 a,变量 b,变量 tmp,数组 B,指针 c。对于某种已经存在的类型,都可以使用这里的方法进行定义常量、变量、指针、数组等。

关于指针:不必强求掌握。

定义指针

如果是定义内置类型的指针,则与平常定义指针一样。

如果是定义结构体指针,在定义中使用 StructName* 进行定义。

struct Edge {
/*
...
*/
Edge* nxt;
};

上例仅作举例,不必纠结实际意义。

访问/修改成员元素

可以使用 变量名.成员元素名 进行访问。例如可以使用 cout << var.v 来输出 varv 成员。

也可以使用 指针名->成员元素名 或者 使用 (*指针名).成员元素名 进行访问。例如使用 (*ptr).v = tmp 或者 ptr->v = tmp 可以将结构体指针 ptr 指向的结构体的成员元素 v 赋值为 tmp:。

为什么需要结构体?

首先,条条大路通罗马,可以不使用结构体达到相同的效果。但是结构体能够显式地将成员元素(在算法竞赛中通常是变量)捆绑在一起,如本例中的 Object 结构体,便将 value,weight 放在了一起(定义这个结构体的实际意义是表示一件物品的重量与价值)。这样的好处边是限制了成员元素的使用。
想象一下,如果不使用结构体而且有两个数组 value[], Value[],很容易写混淆。但如果使用结构体,能够减轻出现使用变量错误的几率。

并且不同的结构体(结构体类型,如 Object 这个结构体)或者不同的结构体变量(结构体的实例,如上方的 e 数组)可以拥有相同名字的成员元素(如 tmp.value,b.value),同名的成员元素相互独立(拥有独自的内存,比如说修改 tmp.value 不会影响 b.value 的值)。
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用尽可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变量去描述一个物品。比如说 Object 里有 value 这个成员变量;我们还可以定义一个 Car 结构体,同时也拥有 value 这个成员;如果不使用结构体,或许我们就需要定义 valueOfObject[],valueOfCar[] 等不同名称的数组来区分。

注意事项

为了访问内存的效率更高,编译器在处理结构中成员的实际存储情况时,可能会将成员对齐在一定的字节位置,也就意味着结构中有空余的地方。因此,该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可能大于其中所有成员所占空间的总和。

联合体

联合体(union)是特殊的类类型,它在一个时刻只能保有其一个非静态数据成员。

联合体在 2023 年正式被加入 NOI 大纲入门级中。

定义联合体

联合体声明的类说明符与类或结构体的声明相似:

union MyUnion {
int x;
long long y;
} x;

联合体的定义与结构体类似。按照上述定义,MyUnion 同样可以当作一种自定义类型使用。名称 MyUnion

访问/修改成员元素

与结构体类似,同样可以使用 变量名.成员名 进行访问。

联合体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小 不小于 其最大的成员的大小,所有成员 共用内存空间与地址。当一个成员被赋值,由于内存共享,该联合体中的其他成员都会被覆盖。即同一时刻联合体中只能保存一个成员的值。

联合体的更多用法可以参见 cppreference:联合体声明

指针

变量的地址、指针

在程序中,我们的数据都有其存储的地址。在程序每次的实际运行过程中,变量在物理内存中的存储位置不尽相同。不过,我们仍能够在编程时,通过一定的语句,来取得数据在内存中的地址。

地址也是数据。存放地址所用的变量类型有一个特殊的名字,叫做「指针变量」,有时也简称做「指针」。

指针变量的大小

指针变量的大小在不同环境下有差异。在 32 位机上,地址用 32 位二进制整数表示,因此一个指针的大小为 4 字节。而 64 位机上,地址用 64 位二进制整数表示,因此一个指针的大小就变成了 8 字节。

地址只是一个刻度一般的数据,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,「指针变量」也有不同的类型,比如,可以有 int 类型的指针变量,其中存储的地址(即指针变量存储的数值)对应一块大小为 32 位的空间的起始地址;有 char 类型的指针变量,其中存储的地址对应一块 8 位的空间的起始地址。

事实上,用户也可以声明指向指针变量的指针变量。

假如用户自定义了一个结构体:

struct ThreeInt {
int a;
int b;
int c;
};

ThreeInt 类型的指针变量,对应着一块 3 × 32 = 96 bit 的空间。

指针的声明与使用

C/C++ 中,指针变量的类型为类型名后加上一个星号 *。比如,int 类型的指针变量的类型名即为 int*

我们可以使用 & 符号取得一个变量的地址。

要想访问指针变量地址所对应的空间(又称指针所 指向 的空间),需要对指针变量进行 解引用(dereference),使用 * 符号。

int main() {
int a = 123; // a: 123
int* pa = &a;
*pa = 321; // a: 321
}

对结构体变量也是类似。如果要访问指针指向的结构中的成员,需要先对指针进行解引用,再使用 . 成员关系运算符。不过,更推荐使用「箭头」运算符 -> 这一更简便的写法。

struct ThreeInt {
int a;
int b;
int c;
};

int main() {
ThreeInt x{1, 2, 3}, y{6, 7, 8};
ThreeInt* px = &x;
(*px) = y; // x: {6,7,8}
(*px).a = 4; // x: {4,7,8}
px->b = 5; // x: {4,5,8}
}

指针的偏移

指针变量也可以 和整数 进行加减操作。对于 int 型指针,每加 1(递增 1),其指向的地址偏移 32 位(即 4 个字节);若加 2,则指向的地址偏移 2 × 32 = 64 位。同理,对于 char 型指针,每次递增,其指向的地址偏移 8 位(即 1 个字节)。

使用指针偏移访问数组

我们前面说过,数组是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。而在 C/C++ 中,直接使用数组名,得到的是数组的起始地址。

int main() {
int a[3] = {1, 2, 3};
int* p = a; // p 指向 a[0]
*p = 4; // a: [4, 2, 3]
p = p + 1; // p 指向 a[1]
*p = 5; // a: [4, 5, 3]
p++; // p 指向 a[2]
*p = 6; // a: [4, 5, 6]
}

当通过指针访问数组中的元素时,往往需要用到「指针的偏移」,换句话说,即通过一个基地址(数组起始的地址)加上偏移量来访问。

我们常用 [] 运算符来访问数组中某一指定偏移量处的元素。比如 a[3] 或者 p[4]。这种写法和对指针进行运算后再引用是等价的,即 p[4]*(p + 4) 是等价的两种写法。

空指针

在 C++11 之前,C++ 和 C 一样使用 NULL 宏表示空指针常量,C++ 中 NULL 的实现一般如下:

// C++11 前
#define NULL 0
C 语言对 NULL 的定义

C 语言在 C23 前有两个 NULL 的定义,只有类型不同:一个是整型常量表达式,一个是转换为 void * 类型的常量表达式,但其值都为 0,编译器可任选一个实现。

空指针和整数 0 的混用在 C++ 中会导致许多问题,比如:

int f(int x);
int f(int* p);

在调用 f(NULL) 时,实际调用的函数的类型是 int(int) 而不是 int(int *).

NULL 在 C 语言中造成的问题

比起在 C++ 中,因为有两个定义,在 C 语言中 NULL 造成的问题更为严重:如果在一个传递可变参数的函数中,函数编写者想要接受一个指针,但是函数调用者传递了一个定义为整型的 NULL,则会造成未定义行为,因在函数内使用传入的可变参数时,要进行类型转换,而从整型到指针类型的转换是未定义行为。[^note1]
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C++11 引入了 nullptr 关键字作为空指针常量。

C++ 规定 nullptr 可以隐式转换为任何指针类型,这种转换结果是该类型的空指针值。

nullptr 的类型为 std::nullptr_t, 称作空指针类型,可能的实现如下:

namespace std {
typedef decltype(nullptr) nullptr_t;
}

另外,C++11 起 NULL 宏的实现也被修改为了:

// C++11 起
#define NULL nullptr
C 语言对空指针常量的改进

基于类似的原因,C23 也引入了 nullptr 作为空指针常量,同时引入了 nullptr_t 作为其类型[^note1]。

指针的进阶使用

使用指针,使得程序编写者可以操作程序运行时中各处的数据,而不必局限于作用域。

指针类型参数的使用

在 C/C++ 中,调用函数(过程)时使用的参数,均以拷贝的形式传入子过程中(引用除外,会在后续介绍)。默认情况下,函数仅能通过返回值,将结果返回到调用处。但是,如果某个函数希望修改其外部的数据,或者某个结构体/类的数据量较为庞大、不宜进行拷贝,这时,则可以通过向其传入外部数据的地址,便得以在其中访问甚至修改外部数据。

下面的 my_swap 方法,通过接收两个 int 型的指针,在函数中使用中间变量,完成对两个 int 型变量值的交换。

void my_swap(int *a, int *b) {
int t;
t = *a;
*a = *b;
*b = t;
}

int main() {
int a = 6, b = 10;
my_swap(&a, &b);
// 调用后,main 函数中 a 变量的值变为 10,b 变量的值变为 6
}

动态实例化

除此之外,程序编写时往往会涉及到动态内存分配,即,程序会在运行时,向操作系统动态地申请或归还存放数据所需的内存。当程序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接口申请内存时,操作系统将返回程序所申请空间的地址。要使用这块空间,我们需要将这块空间的地址存储在指针变量中。

在 C++ 中,我们使用 new 运算符来获取一块内存,使用 delete 运算符释放某指针所指向的空间。

int* p = new int(1234);
/* ... */
delete p;

上面的语句使用 new 运算符向操作系统申请了一块 int 大小的空间,将其中的值初始化为 1234,并声明了一个 int 型的指针 p 指向这块空间。

同理,也可以使用 new 开辟新的对象:

class A {
int a;

public:
A(int a_) : a(a_) {}
};

int main() {
A* p = new A(1234);
/* ... */
delete p;
}

如上,「new 表达式」将尝试开辟一块对应大小的空间,并尝试在这块空间上构造这一对象,并返回这一空间的地址。

struct ThreeInt {
int a;
int b;
int c;
};

int main() {
ThreeInt* p = new ThreeInt{1, 2, 3};
/* ... */
delete p;
}
列表初始化

{} 运算符可以用来初始化没有构造函数的结构。除此之外,使用 {} 运算符可以使得变量的初始化形式变得统一。详见「list initialization (since C++11)」。

需要注意,当使用 new 申请的内存不再使用时,需要使用 delete 释放这块空间。不能对一块内存释放两次或以上。而对空指针 nullptr 使用 delete 操作是合法的。

动态创建数组

也可以使用 new[] 运算符创建数组,这时 new[] 运算符会返回数组的首地址,也就是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地址,我们可以用对应类型的指针存储这个地址。释放时,则需要使用 delete[] 运算符。

size_t element_cnt = 5;
int *p = new int[element_cnt];
delete[] p;

数组中元素的存储是连续的,即 p + 1 指向的是 p 的后继元素。

二维数组

在存放矩阵形式的数据时,可能会用到「二维数组」这样的数据类型。从语义上来讲,二维数组是一个数组的数组。而计算机内存可以视作一个很长的一维数组。要在计算机内存中存放一个二维数组,便有「连续」与否的说法。

所谓「连续」,即二维数组的任意一行(row)的末尾与下一行的起始,在物理地址上是毗邻的,换言之,整个二维数组可以视作一个一维数组;反之,则二者在物理上不一定相邻。

对于「连续」的二维数组,可以仅使用一个循环,借由一个不断递增的指针即可遍历数组中的所有数据。而对于非连续的二维数组,由于每一行不连续,则需要先取得某一行首的地址,再访问这一行中的元素。

二维数组的存储方式

这种按照「行(row)」存储数据的方式,称为行优先存储;相对的,也可以按照列(column)存储数据。由于计算机内存访问的特性,一般来说,访问连续的数据会得到更高的效率。因此,需要按照数据可能的使用方式,选择「行优先」或「列优先」的存储方式。

动态创建二维数组

在 C/C++ 中,我们可以使用类似下面这样的语句声明一个 N 行(row)M 列(column)的二维数组,其空间在物理上是连续的。

描述数组的维度

更通用的方式是使用第 n 维(dimension)的说法。对于「行优先」的存储形式,数组的第一维长度为 N,第二维长度为 M。

int a[N][M];

这种声明方式要求 N 和 M 为在编译期即可确定的常量表达式。

在 C/C++ 中,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下标为 0,因此 a[r][c] 这样的式子代表二维数组 a 中第 r + 1 行的第 c + 1 个元素,我们也称这个元素的下标为 (r,c)

不过,实际使用中,(二维)数组的大小可能不是固定的,需要动态内存分配。

常见的方式是声明一个长度为 N × M 的 一维数组,并通过下标 r * M + c 访问二维数组中下标为 (r, c) 的元素。

int* a = new int[N * M];

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二维数组是 连续的

数组在物理层面上的线性存储

实际上,数据在内存中都可以视作线性存放的,因此在一定的规则下,通过动态开辟一维数组的空间,即可在其上存储 n 维的数组。

此外,亦可以根据「数组的数组」这一概念来进行内存的获取与使用。对于一个存放的若干数组的数组,实际上为一个存放的若干数组的首地址的数组,也就是一个存放若干指针变量的数组。

我们需要一个变量来存放这个「数组的数组」的首地址——也就是一个指针的地址。这个变量便是一个「指向指针的指针」,有时也称作「二重指针」,如:

int** a = new int*[5];

接着,我们需要为每一个数组申请空间:

for (int i = 0; i < 5; i++) {
a[i] = new int[5];
}

至此,我们便完成了内存的获取。而对于这样获得的内存的释放,则需要进行一个逆向的操作:即先释放每一个数组,再释放存储这些数组首地址的数组,如:

for (int i = 0; i < 5; i++) {
delete[] a[i];
}
delete[] a;

需要注意,这样获得的二维数组,不能保证其空间是连续的。

还有一种方式,需要使用到「指向数组的指针」。

数组名和数组首元素地址的区别

我们之前说到,在 C/C++ 中,直接使用数组名,值等于数组首元素的地址。但是数组名表示的这一变量的类型实际上是整个数组,而非单个元素。

int main() { int a[5] = {1, 2, 3, 4, 5}; }

从概念上说,代码中标识符 a 的类型是 int[5];从实际上来说,a + 1 所指向的地址相较于 a 指向的地址的偏移量为 5 个 int 型变量的长度。

int main() {
int(*a)[5] = new int[5][5];
int* p = a[2];
a[2][1] = 1;
delete[] a;
}

这种方式获得到的也是连续的内存,但是可以直接使用 a[n] 的形式获得到数组的第 n + 1 行(row)的首地址,因此,使用 a[r][c] 的形式即可访问到下标为 (r, c) 的元素。

由于指向数组的指针也是一种确定的数据类型,因此除数组的第一维外,其他维度的长度均须为一个能在编译器确定的常量。不然,编译器将无法翻译如 a[n] 这样的表达式(a 为指向数组的指针)。

指向函数的指针

简单地说,要调用一个函数,需要知晓该函数的参数类型、个数以及返回值类型,这些也统一称作接口类型。

可以通过函数指针调用函数。有时候,若干个函数的接口类型是相同的,使用函数指针可以根据程序的运行 动态地 选择需要调用的函数。换句话说,可以在不修改一个函数的情况下,仅通过修改向其传入的参数(函数指针),使得该函数的行为发生变化。

假设我们有若干针对 int 类型的二元运算函数,则函数的参数为 2 个 int,返回值亦为 int。下边是一个使用了函数指针的例子:

#include <iostream>

int (*binary_int_op)(int, int);

int foo1(int a, int b) { return a * b + b; }

int foo2(int a, int b) { return (a + b) * b; }

int main() {
int choice;
std::cin >> choice;
if (choice == 1) {
binary_int_op = foo1;
} else {
binary_int_op = foo2;
}

int m, n;
std::cin >> m >> n;
std::cout << binary_int_op(m, n);
}
&* 和函数指针

在 C 语言中,诸如 void (*p)() = foo;void (*p)() = &foo;void (*p)() = *foo;void (*p)() = ***foo 等写法的结果是一样的。

因为函数(如 foo)是能够被隐式转换为指向函数的指针的,因此 void (*p)() = foo; 的写法能够成立。

使用 & 运算符可以取得到对象的地址,这对函数也是成立的,因此 void (*p)() = &foo; 的写法仍然成立。

对函数指针使用 * 运算符可以取得指针指向的函数,而对于 **foo 这样的写法来说,*foo 得到的是 foo 这个函数,紧接着又被隐式转换为指向 foo 的指针。如此类推,**foo 得到的最终还是指向 foo 的函数指针;用户尽可以使用任意多的 *,结果也是一样的。

同理,在调用时使用类似 (*p)()p() 的语句是一样的,可以省去 * 运算符。

参考资料:Why do function pointer definitions work with any number of ampersands '&' or asterisks '*'? - stackoverflow.com

可以使用 typedef 关键字声明函数指针的类型。

typedef int (*p_bi_int_op)(int, int);

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之后使用 p_bi_int_op 这种类型,即指向「参数为 2 个 int,返回值亦为 int」的函数的指针。

可以通过使用 std::function 来更方便的引用函数。(未完待续)

使用函数指针,可以实现「回调函数」。(未完待续)